|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治中 见习记者 周美娇 通讯员 李功朋)三月烂漫樱花吹响旅游号角,四月粉嫩樱桃掀起旅游高潮,连日来,尽管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但镇平县老庄镇万亩樱桃沟已成南阳市内外游客的首选地,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尽情享受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
“赏花品果,陶冶情操,这些年,万亩樱桃沟是我们全家人春游外出的必来之处,让我感受最深的不仅仅是花香怡人,果甜可口,现在这里的路平了宽了,有停车场了,园内有农家乐了,心情也更加舒畅了,五年前,出发的早,但车堵的很,到园的晚,心情一团糟,可以说,高兴而来,灰心而去”,4月26日,来自淅川县的一陈姓游客如实地说。
万亩樱桃沟是老庄镇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镇以此为依托,立足实际,张扬优势,培育特色,打造精品,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重抓重推林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的互促共赢、相得益彰。2019年樱花被评为南阳市十大名花之一,老庄镇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评为南阳市首届美丽山水乡镇等称号。
重在资金投入促提档升级。该镇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要素的配备完善,围绕万亩樱桃沟内的道路、沟渠、停车场、公厕、饭店等设施,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动员企业捐赠、政府自筹等办法,多渠道争取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改造。近年来,先后争取资金累计达1000余万元,整修硬化了菩提寺至樱桃沟内的旅游观光大道近5公里,疏竣沟渠近2000米,铺设农业灌溉管网近5000米,建成环保型公厕2座、停车场10处、农家乐饭店6家,彻底改变了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食宿无保障,樱桃靠天收的尴尬局面。
重在政策落实促结构优化。该镇以优化产业结构,延长花期果期为突破口,用足用活、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各项政策。加快产业扶贫步伐,积极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2018年以年,在江田、小西岗等樱桃主产村建设了欧洲大樱桃示范基地,新发展面积近1000亩,引导50余户贫困户通过到户增收统筹统建模式实现大户承包,规模经营;抓住三变改革政策机遇,鼓励农户按照退耕还林政策要求,积极流转土地,缩减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樱桃产业及林下经济,目前,以夏营村为主的鱼腥草林下种植初具规模,面积达300余亩,果农实现了林果收入和中草药收入双赢目标,亩均收入达8000余元。
重在载体培育促链条拉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是该镇发展生态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镇注重载体培育,通过探索创新各种载体,打造林果产业新高地。自2010年以来,先后多次举办樱桃节,去年由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成功主办的老庄镇生态旅游樱桃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老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林果协会、新乡贤协会、红白理事会、樱桃产业全域党建联合支部等力量,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组织村级“五老”人员、扶贫公益岗位人员进行政策宣传、卫生整治,江田、小西岗、蒋庄等村自2018年以来先后获得市级生态文明村称号;率先在樱桃沟各村布点建立电商服务站,与镇平同富小康平台合作,通过线上销售开展定单作业,每年网络销售樱桃超过5万元,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实力企业进行果品深加工。
重在根源治理促环境改善。发展林果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抓手,打赢污染攻坚战是促进林果业发展重要保障。该镇近年来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针对辖区内石材矿区、花岗岩矿区等矿产资源非法开采企业较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重拳出击,自2000年以来,就开展了矿产资源整合,通过采取断电断路、封堵矿口、拆除设备等措施,关停所有非法开采企业,近期,又在207国道沿线马家场村设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卡口,领导靠前指挥,关口前移,严密排查运输车辆,从根源上杜绝非法采矿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国储林项目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对废弃矿坑填平植树,同时,采取荒漠化治理手段,逐步恢复植被,再造秀美山川。
该县人大副主任兼老庄镇党委书记董文友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重大课题,是关乎老庄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打好生态牌、建强林果镇为目标,持续培育壮大万亩樱桃沟、千亩薄壳核桃基地、千亩生态种养示范山,优化品种、科学管护,在实现强村富民的同时,全面助推生态文明。” |
|